純電車型雖然銷量火熱,但易暈車的乘坐體驗,卻呈現出了鮮明的反差,甚至有小許多小伙伴在預定網約車時,會發出最怕“電動汽車”的感嘆。為了提升行車品質,甚至連熱銷的小米YU7,都推出了暈車舒緩模式。
純電車型為啥容易暈車,不易暈車的乘坐體驗是啥樣,決定高品質行駛穩定性的關鍵又是啥呢?有媒體團隊精心策劃了一場“0暈車挑戰”,將東風本田S7與特斯拉Model Y、極氪7X進行對比測試,在復雜路況下,通過專業設備與專家數據分析,東風本田S7的行駛穩定性極高,不僅比特斯拉Model Y和極氪7X有優勢,甚至舒適性可以媲美奔馳S級。
簡單說,暈車是因為視覺系統與前庭系統感知沖突,而車輛行駛時的低頻振動、方向突變和姿態不穩定等因素,都是造成暈車的根本原因。而東風本田S7的出色表現,說明新車在懸架結構、底盤調校、電門及剎車的線性調校等方面具備著諸多優勢。
直線加速、剎車測試
直線加減速實測環節,主要是模擬了城區路段頻發的起步、加速、剎車場景,測試車輛內部放置了反重力物理擺件,來直觀呈現車內的晃動情況。
可以看出,東風本田S7在加速過程中,反重力物理擺件的擺動幅度相對較小且穩定。其動力輸出呈現出漸進式的線性特點,從起步到加速,擺件的擺動幅度是隨動力提升正比增加的。而特斯拉Model Y和極氪7X在加速初期,反重力物理擺件的擺動幅度較大,顯示出加速度的急劇變化,這種突然的沖擊就很容易讓乘客身體產生不適。
東風本田S7的平穩加速,主要得益于獨特的設計和調校,前后電機采用同源設計,歷經900余次測試優化,扭矩響應速度僅29毫秒,遠超行業100毫秒的平均水平。這也說明動力釋放和反饋的時間更短,動力輸出更加細膩可控,減少了因動力輸出不穩定導致的暈車風險。
重點是漸進式的動力輸出,避免了傳統電動車瞬間強大扭矩輸出帶來的突兀推背感,讓乘客身體有足夠時間適應速度變化。另外,通過對制動過程進行精細調校,東風本田S7的制動也要更加線性。參考豪華品牌奔馳S級的表現,基本和東風本田S7是不相上下的。
顛簸路面與S彎測試
接下來是顛簸路段實測,選擇了在坑洼和起伏路面測試,四輛車內部放置了水畫布。通過實測來看,東風本田S7、極氪7X和奔馳S級車內水畫布上的水跡分布相對均勻,只有輕微的水花濺起,懸架能夠有效過濾掉路面的震動。
而Model Y的水跡則較為雜亂,水花濺起的幅度較大,說明有較多的震動傳遞到了車內,肯定會對乘坐舒適性產生影響。
而在S彎環節,四輛車內部則放置了重力擺球裝置。東風本田S7和奔馳S級,體現出了較高的穩定性,金屬鋼管風鈴的聲音相對平穩,說明盤調校和懸掛系統能夠較好地控制車身姿態,提供出色的駕控表現。
極氪7X和Model Y在過彎時,車內重力擺球擺動幅度明顯增大,金屬鋼管風鈴的聲音也變得急促而嘈雜,車輛在過彎時出現了較大的側傾,增加了暈車的風險。
出色的濾震和操控表現,核心在于東風本田S7搭載了先進的底盤懸架調校和減震系統智能調節,前雙叉臂+后五連桿獨立懸架為車輛提供了高級別的支撐,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路況,有效過濾路面顛簸,減少車身晃動。同時,ADS全時自適應減震系統,可以根據路面的變化,迅速調整減震阻尼,讓車輛更加平穩。
而且50:50前后軸荷比,賦予東風本田S7卓越的側傾抑制能力與車身穩定性。使車輛在加速、減速和轉彎時,四個車輪都能保持較高的抓地力,車身姿態更加平穩,減少了因車輛失衡而導致的暈車感。就像在高速過彎時,車輛能夠像在軌道上行駛一樣穩定,讓乘客不會感到明顯的側傾。
小結:本次測試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和意義的,從起步加速、剎車,顛簸路段,到S彎,這些其實都是容易暈車的重災區,東風本田S7能在與奔馳S級的對比中不落下風,充分彰顯了其在駕控性能與舒適性方面的出色功力,也正面解決了電動汽車易暈車的痛點。